中国研报网
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研报网 > 聚焦 >

毕马威中国在进博会发布《2023年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

11月6日上午,毕马威中国与碳中和行动联盟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现场共同发布《2023年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举行首发仪式。

当前,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但是和较为发达的碳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的活跃度还有待提升。碳市场的繁荣发展基础在于碳管理、碳定价,以及碳金融产品的丰富和交易机制的完善。

作为专业服务机构,毕马威一直在关注碳市场、碳金融的发展,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区主席陶匡淳表示,低碳发展各方面的落实,将会催生大量的“碳资产”管理服务需求,这将为各方带来长久的机遇期。全国碳市场的发展需要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在全球减碳共识的大背景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博采众长,另辟新篇,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的碳市场和碳金融发展的模式。这需要政府、企业、交易机构、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以创新驱动发展。

据悉,在进博会期间的首发仪式上,毕马威中国金融行业战略咨询主管合伙人支宝才对白皮书进行了解读,并呈现白皮书的核心发现。支宝才表示,根据相关数据预测,中国碳金融相关市场规模未来将达到十万亿级别,市场覆盖主体、覆盖行业、产品种类等核心要素均将逐渐丰富。预计金融机构、投资者等更多主体将参与到碳市场的交易活动中。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也将有序从目前的发电行业扩展到更多行业。全国碳市场价格将更加充分地反映社会平均减排成本,价格发现机制不断完善。未来碳市场的价格博弈将更为活跃,碳市场将通过碳价推动企业减排并促进减排技术革新。

据了解,此次毕马威在进博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是业内首部聚焦中国碳金融领域创新的著作,研究、撰写与发布以毕马威与碳中和行动联盟为主,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作为支持单位。白皮书中全面回顾了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卓越成果,汇集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碳资产管理等领域15家市场领先机构在碳金融方面的深厚实践积累和专业见解,旨在构建一套碳金融创新方法论,同时分享市场前沿的创新方案和领先洞察,为行业设立新的基准。

白皮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国碳金融市场的特殊性,第二部分围绕中国碳市场特征展开分析。第三部分基于碳金融定义,推出中国碳金融全景生态,并提出了碳金融六大创新维度,对各维度下具体创新方案深入探讨,汇集国际领先实践、市场机构创新案例等,提出各维度的创新建议。第四部分展望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前景,总结未来三大关键发展趋势。

实际上,“减碳”一直是进博会备受关注的话题。此次毕马威联合发布的白皮书中介绍,自 2021 年 7 月 16 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以来,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传统产业和能源结构积极转型,而转型金融的核心在于通过对碳资产的定价和管理,促使企业低碳转型。碳市场肩负碳资产价格发现的核心功能,是碳金融的发展基础,对转型金融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碳市场与传统的证券交易市场和商品交易市场有所不同,更加凸显其独特性。而碳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与碳市场的繁荣紧密相连。对此,白皮书认为,中国碳市场具有特殊性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全国碳市场为此提供四大助力,分别是建立经济激励机制,推动高碳排行业转型,提供投融资渠道,倡导低碳生产生活;二是碳交易的底层资产是一种权利或信用;三是碳市场发展由生态环境部主导;四是相较供给侧,碳市场对需求侧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发展碳金融,创新尤为重要。

此外,白皮书认为,中国碳市场和碳金融的发展取得了卓越成果,目前呈现出六大关键特征。首先,我国碳金融的顶层设计突出碳减排的从属性工具定位,目前中国全国碳市场整体特征更偏向商品市场,市场参与者更侧重通过碳市场实现配额持有以达成履约目的;其次,碳金融制度保障初步建立,实施细则不断完善;再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两年多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达到了预期目标;第四,全国碳市场周期性较强、价格波动率较低,交易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 第五,全国碳市场参与主体目前较为聚焦,集中在履约企业,未纳入非履约企业,多元化程度有待提升;第六,地方试点有尝试不同程度的碳金融创新实践,全国碳市场碳金融仍在理论探索阶段。

白皮书认为,未来全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蓬勃发展,全国碳市场的规模将稳中有升,市场覆盖主体、覆盖行业、产品种类等核心要素均将逐渐丰富,全国碳市场价格将更加充分地反映社会平均减排成本,价格发现机制不断完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